自从2019年底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续近三年,当下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近来,全国各地疫情呈现多区多点、散发与聚集交织、持续上升的严峻形势,再次对人民的生命和生活产生极大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陆林在不久前的科普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中,谈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人类心理影响所产生的精神心理问题,他推测表示,这种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将持续至少20年。同时,陆林院士上周在清华大学主办的世界卫生健康论坛上分享中再次强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带来的精神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陆林院士提及,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精神心理健康报告显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增加了接近5000多万的抑郁障碍患者和7000多万的焦虑障碍患者,这是最低的时候,多的时候有6000多万的抑郁障碍患者,9000多万焦虑障碍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另外,很多人会残留一些新冠肺炎后遗症,最常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疲劳、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认知损害、记忆损害,新冠肺炎疫情以后,产生的精神心理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精神医学在目前的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陆林院士说,过去十几年来,很多慢性病在全球发病率是下降的,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但是精神疾病发病率一直在增加,到今年,全球精神疾病已经超过10亿人。精神疾病有400多种,这些疾病加在一起造成的疾病负担,在全球排第一。
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越来越多,特别是疫情以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加。主要的原因是疫情期间,反复封禁,儿童青少年不能去幼儿园、不能上学,只能在家线上上课,缺少同伴交流,没有体育活动,没有户外活动。甚至有些青少年因为疫情期间在家时间长了,线上上课时间长,回到学校不适应,出现很多问题。
陆院士也表示:大概百分之七八十的精神疾病是可以治疗的,并且治疗效果很好。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的治疗效果比糖尿病、高血压要好,很多是可以治愈的,多数时候可以终身不犯。甚至好的时候,依然可以很好地维护他的社会功能,做律师、教授、领导都还是可以的。但是,仅有很少数部分的抑郁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大部分人没有认识到这是疾病,甚或回避问题。
我们成都市应用心理学研究会,在成都市社科联指导下,针对疫情影响下人们极易产生抑郁、焦虑、狂躁、神经衰弱等种种心理问题,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二十大报告》相关精神,从去年就开启了针对学校、社区、企业单位的“千人心理健康公益讲座计划”,我们将安排现场分享心理健康知识、咨询解答,和预约深度一对一靶向性咨询的方式,解答问题,以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适应能力。
有相关需求的人群或单位请联系我们预约参加!
预约联系方式:
1.直接在公众号后台留言
2.预约联系人:覃老师,15198200286
3.预约QQ:177230948